只有大企業適合用超融合基礎架構?

只有大企業適合用超融合基礎架構?

只有大企業適合用超融合基礎架構?

Nutanix目標:使多雲變得簡單 | 一鍵加入Nutanix LINE好友

先說結論:當然不是!超融合基礎架構(HCI)同樣適用於中小型公司,不同規模的公司則分別有不同的益處。

此外,根據組織的規模,採用超融合的意願可能也會有所不同。由於大型組織較有可能擁有長期的基礎設施,放棄它從而採用新事物的想法不一定是一項有吸引力的方案。雖然規模較小的企業可能會接受,但其有限的IT預算也可能會導致採用上障礙。

你可能會想說:規模化如何?採用HCI的成本如何?它如何長期運作?別擔心,以下我們將逐一說明。

超融合也適用於中小型企業!

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IT預算往往較吃緊,這意味著錯誤的基礎架構更動可能會產生比那些預算較多可彌補一些錯誤的企業更嚴重的後果。

不過,雖然中小型企業可能不太願意在基礎架構上花大錢,但現實是,單獨的支持成本、支持團隊和許可成本很快就會成為預算噩夢。將預算匯集到管理和應付多項費用不僅效率低下,還會阻止最大限度地實現業務目標。

創新需要時間和金錢。如果這兩種資源都用在管理單一要素,對伺服器、儲存、網路和虛擬化進行故障排除,並且如果出現問題就可以立刻查看基礎架構,那麼你將有餘力走上創新的道路。

簡單說就是節省預算。管理多個設備、伺服器、孤島等所帶來的「混亂」在超融合上消失了。透過將伺服器、儲存、網絡和虛擬化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平台中,你的組織的預算不是用在滅數據中心每個角落的火。

簡單來說,雖然超融合基礎架構是一項較大的前期投資,但從長遠來看,你的IT預算將免於這些(以及許多其他)成本:

  • 單獨的支持成本
  • 支持團隊
  • 許可費用
  • 升級費用
  • 行政費用
  • 電力和冷卻成本
  • 數據中心足跡成本
  • 招聘專家
  • 儲存配置成本

更不用說,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他們逐漸會增加資源消耗。在傳統的IT環境中,你的花費必須在3到5年內估算。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轉的方向太遠可能會削弱現有有限的預算。由於超融合提供了可按使用者的業務成長需求,自動擴充運算資源的方案(稱為Pay as you grow),因此你可以確保在當你需要時,你可以獲得所需內容。

隨著組織的成長,你仍可以體驗到啟用超融合旅程的簡易性

但是超融合基礎架構如何在企業內部採用?企業是否真正受益於這項技術?

企業的成功關鍵

採用超融合基礎架構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困在熟悉的舒適圈裡。在2018年的企業數據中心狀態報告中,認為組織的就地基礎架構「完好無損」的信念是沒有轉移到超融合基礎架構的第一個原因(24%)。而且由於企業通常擁有基於多年來所建立的長期環境,因此切換到新系統聽起來並不吸引人。

但是,超融合促進了規模擴張,因此你可以避開使用新解決方案會有的「全押」風險。轉換可以從單個節點開始,然後在你變得更加適應(並實現超融合的更多好處)時添加更多工作負載。

關於舒適圈這主題,使用「恰到好處」的舊架構會使你在不斷進步的市場中競爭變得更加困難。為什麼?由於傳統架構需要全天候管理,因此你的IT團隊根本沒有時間來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創新項目。

而且由於企業經常要與其他長期佔據市場的同行巨頭競爭,因此落後幾步根本不是選擇。不幸的是,對於仍在80/20規則下營運的許多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你將80%的時間和資源匯集到基礎架構管理中,你只剩下20%可用於推動業務發展的項目和計劃,而不僅僅只是保持在「正常」的流沙中。

但企業是否實際採用超融合?根據該分析師報告,67%的受訪者已採納或正在考慮採用超融合架構。此外,據Gartner稱,目前位在3層基礎架構上的20%的關鍵業務應用將轉向超融合。

至於,那些採用超融合的人,他們現在的工作量是多少呢?76%採用超融合的人每週工作40小時或更少——這與工作超過40小時的35%的非採用者相差甚遠。由於企業員工可能因長時間、乏味的工作項目而變得氣餒,因此,提供更多可行的工作時間(以及提供更多業務移動項目)可以提高員工的留任率。

結語

如果你現有的IT環境與超融合完全不同,那麼使用「全套」超融合的可能性似乎很難也很昂貴。

但幾乎與所有技術一樣,分階段轉換是無縫切換的關鍵。如果你是中小型企業,你可以選擇至少從3個節點開始,來運作單個工作負載。企業可能會選擇擴大規模,但無論你啟動多少(或多大),你的IT團隊仍可以在該工作負載中體驗超融合的效率和高性能。從此,你可以開始增長產業集群並逐步添加其他工作負載。

或者,你可以先免費試用業界領先的超融合平台(在這裡)。在2小時內,你將獲得導覽、超融合體驗,還有只需點擊幾下即可獲得建立儲存容器和虛擬機的機會等等。 仍然有各式各樣的超融合問題嗎?查看我們的20個超融合問題回答指南,給你所有緊迫問題的答案!

原文網址

Nutanix目標:使多雲變得簡單 | 一鍵加入Nutanix LINE好友

※點我看更多Nuatanix文章※

Author: m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