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走向科技,「超融合基礎架構」的演進

隨著超融合採用的增加,很難相信HCI在IT的大規模計劃中是一個相對新興的參與者。事實上,根據企業數據中心狀況報告(State of the Enterprise Datacenter report),有67%的受訪者正在使用或是計劃使用超融合基礎設施。

對簡化管理、提高效能和縮短上市時間的需求日漸增加,這意味著當今像超融合這樣的科技是業務必需品,而不僅僅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保持競爭優勢是一項日益艱鉅的任務,因此,可擴充性、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等優勢有助於促進創新和推動執行,這是實現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先來看看IT和超融合的簡短時程,然後再深入歷史。

變革的需要

理解為什麼超融合興起首先需理解它的前身 : 傳統基礎架構(Legacy Infrastructure)。傳統的三層基礎架構由專用儲存、網路和伺服器層組成,但他已不再能夠滿足現代企業快速增長需求。這些儲存空間須為創新趨緩負責,進而導致管理和部署複雜化等等。隨著預算縮減,鎖定與傳統基礎架構相關的供應商為組織帶來了可避免的挑戰。另外,已當時現有的更新去要求IT提前3到5年預測需求,這幾乎不可能完全正確。顯而易見地,傳統基礎架構在現代已經過時,導致談判的權力轉給了供應商,並迫使IT落後於業務需求。

人們需要一個新的管道。

早年

首先,我們在討論HCI時亦須討論它的前身:儲存虛擬化。在1990年代,Intel and Linux 引領儲存現代化的浪潮。對公司而言,儲存虛擬化使軟體開發得以進行,因此許多儲存供應商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而這些解決方案很受到歡迎。在其初期,2000年代中期產生了軟體定義儲存(SDS),它可以作為一個統一的軟體套件來交流。更不用說,SDS的引入使密切監視和管理的需求被消弭、使曾經繁瑣、費力的任務自動化。雖然是一個進步,然而,這種形式的儲存仍然依賴於共用儲存系統,對於急需技術的未來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同時…

計算虛擬化產生了些創新。隨著企業內部數位化的發展,他們發現自己採用了新的應用程式,需要計算能力來運行它們。IT通常以專用的基礎架構來支持這些應用程式。IT領導人也能及時發現了提高利用率並最終降低成本的機會。這導致了虛擬化的採用。其中,虛擬機器管理程式能夠從運行在其上的多個虛擬機器中來提取基礎計算。這對基礎架構的配置方式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些軟體定義儲存和計算虛擬化的創新並存且分離。他們將部署、管理和規劃的複雜性留給了IT團隊。

進入超融合基礎設施

為了解決傳統基礎架構造成的痛點,並加快軟體定義儲存設置的路徑,超融合基礎架構將基於 x86 的計算和儲存資源與智慧軟體結合起來。這種強大的組合提供了靈活的構建塊、取代了獨立的伺服器、儲存網路和儲存陣列,這些都是傳統架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難怪許多企業傾向於採用超融合解決方案來滿足其業務需求。實際上,customers cite因為超融合而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和可擴展性的預期收益分別為27%,26%和24%。

結論

雖然超融合基礎架構相對年輕,但其影響力正逐步擴大,成為對頂尖企業一個極有吸引力的選擇。隨著採用率提升,理解企業為何選擇改用HCI是很重要的。

 

原文網址

 

Author: mik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